優化服務流程 創新服務方式 實現服務高效
余杭區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深化
“最多跑一次”改革
“希望有更多的省市專家到余杭來”“希望到醫院去看病時掛號、候診、取報告的流程更便捷一些”“如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藥品種類能更多一些,我們也可以少跑幾趟大醫院”……這些是余杭老百姓的意見,更是他們的心聲。
余杭區深入貫徹落實省衛計委“最多跑一次”精神,讓群眾看病就醫“少跑路”“不跑路”“就近跑”,以改善醫院看病難繁和提升醫療服務能力為重點,從群眾就醫“關鍵小事”做起,不斷優化服務流程,創新服務方式,多方協作、多措并舉,通過落實檢查少排隊、住院更省心、服務更貼心等,從院前、院中、院后全方位改善醫療衛生服務,增強廣大群眾的健康獲得感、幸福感。
國內首個全流程、全人群
“刷臉就醫”功能落地余杭
姜先生站在攝像頭前,通過人臉識別、采集,將個人支付寶賬戶與余杭一院內部信息系統進行關聯,僅用30秒即完成了全套建檔、分診、掛號動作,并且使用杭州醫保,無縫銜接支付了10塊錢掛號費。
區一院作為余杭區試點單位和阿里健康共同研發了“全流程刷臉就醫”系統,杭州市民可以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在余杭一院實現無卡(身份證、社保卡)就醫;此外,“醫保診間結算”在全國范圍內的首次接入與打通,也讓“全流程”變得更加名副其實。
有了“刷臉就醫”,患者就診時不再手忙腳亂找身份證、銀行卡,甚至可以什么都不帶,只需刷臉就可輕松走完就醫各項流程,抱著孩子的家長也可以單手完成操作。這不僅縮短了患者的等候時間,也改善了患者的就醫體驗,極大助力“最多跑一次”的實現。“刷臉就醫”是“智慧醫院樣板間”打造過程中的重要創新,下一步將在全區推廣。
此外,全區7家區屬醫院、20家社區中心已全面實現自助機、診間結算,支持包括銀行卡(僅自助機)、市民卡、生活卡、電子健康卡、電子社保卡等多種結算方式。今后,“先診療后付款”賬單式服務模式也有望實現。
線上線下預約掛號方便快捷
實現“掛號少排隊”
上午9點,記者在區中醫院門診大廳掛號、繳費窗口看到,排隊的人并不多,而往常這個點可是掛號高峰。仔細看,會發現等候的人群中,不少人手里只拿著一部手機。“我是陪媽媽來看病的,在手機上提前預約了今天上午9點半的專家號,方便快捷,既不耽誤工作也不會影響媽媽看病。”市民朱小姐告訴記者。
目前,全區7家區屬醫院普通、專科、專家號源已實現門診分時段預約,同時實現了醫生診間復診預約功能。簽約病人可在社區中心門診醫生處,直接進行上級醫院的掛號、預約檢查、檢驗服務。此外,支持社區中心在線預約門診的新版“健康余杭”APP即將上線,預約自主報到、智能AI輔助預約掛號、線上“當日就診”預約掛號等功能也在開發中,預計將在2019年一季度逐步上線。
“互聯網+醫療”
醫療信息化進程駛向快車道
近年來,醫療服務領域新形態不斷涌現,“互聯網+醫療”作為其中突出的一種,在掛號結算、遠程診療、咨詢服務等方面進行了不少探索。除了搭建互聯網診療平臺進行分級診療嘗試,互聯網醫院也發展了起來。
正在建設中的區域健康余杭醫療大數據中心和“一站式”健康服務門戶,將為每一位余杭居民提供一份電子健康檔案和個人針對性體檢評估檔案,實現對余杭居民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和醫療服務。同時,在省衛健委的協助下,區衛計局在區一院開始進行互聯網醫院系統試點開發建設,預計將提供常見病與慢性病在線復診功能。
目前,區內已實現影像會診、心電會診、臨檢中心、病理共享等遠程會診、共享應用,實施區域檢驗檢查結果互認和共享使用,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檢驗檢查;醫聯體內全面實現診療信息一體化。此外,藥械采購平臺、用血管理平臺已基本建設完畢,下一步將依托大數據中心,建設醫療服務質量智能感知監控展示平臺、區域健康管理專題應用、醫療文書共享服務、醫療服務質檢系統等應用,讓運行監管更惠民。
一體化綜合救治
實現“急救更快速”
傍晚時分,區急救中心調度員接到緊急呼救電話,在勾莊通益路附近某輛車上,有一名孕婦即將生產。調度員派出救護車火速趕往現場,并立即進入分娩預案對孕婦及家屬進行指導。最終孕婦順利娩出一名嬰兒,調度員繼續指導家屬為孩子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暖等,直到救護車到達現場。
這樣專業、快速、有效的救治,得益于“醫療優先分級調度系統”(MPDS)。該系統可以實現分級優先調派,使急、危重癥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在該系統幫助下,區急救中心大大提高了急救效率,平均出車時間從2分47秒縮短至1分50秒,急救反應時間從17分21秒縮短至14分06秒,急救處置率從89.7%提高到94.0%。另外,該系統還可以指導呼救者在急救車到達之前開展自救,從而大大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截至目前,指導呼救者施救超過萬例。
同時,我區2018年新增運河、崇賢、徑山、中泰、倉前五個急救點,全面完成“1個分中心—3個急救站—10個急救點”三級急救網絡建設,力求主城區急救半徑3-5公里,打造全區院前急救“8公里15分鐘范圍圈”。
此外,各區屬醫院均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等五大中心。
患者檢查服務效率優先
實現“檢查少跑腿”
日前,家住余杭運河杭南的張大伯,在村口的衛生服務站就預約好了區一院的磁共振檢查,一趟都沒往臨平跑。“這要是在以前,開單、預約、檢查,至少也要往臨平跑三趟。”張大伯告訴記者。
患者在家門口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首診后,可直接由簽約醫生向區屬醫院預約相應檢查項目,患者在預約時間到區屬醫院交費后直接檢查,無需再掛號和排長隊候檢,實現了大型儀器設備檢查“最多跑一趟”。
目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大型儀器設備預約檢查功能已覆蓋全區7家區屬醫院,主要為超聲、CT、核磁等項目。此外,各區屬醫院均已成立一站式檢查預約服務中心,集各類檢查統一預約,為患者統籌安排各項檢查。下一步,將通過健康門戶向病人推送檢驗檢查完成情況,并可直接在健康門戶內下載電子報告單。
后醫療服務完善舉措
實現“服務延伸新拓展”
目前,區屬醫院均已成立一站式服務中心,為患者提供住院所需的集床位預約、入院繳費、入院前檢查檢驗預約安排;提供集醫療投訴、糾紛咨詢為一體的醫患服務及提供輪椅租借、物品寄存、資料打印、相關證明開具等服務。余杭一院作為試點單位,整合出院服務、醫保結算、電話隨訪、復診預約、滿意度調查等服務功能,成立“出院服務中心”,為患者提供一站式出院服務。
醫院不僅為患者提供院前咨詢與指導服務,也提供長期持續的院后跟蹤隨訪。簽約患者在區屬醫院住院的相關信息,會以短信形式發到簽約醫生手機上。醫聯體內的簽約醫生會及時與主治醫生溝通,讓患者獲得連續性服務。
此外,各區屬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開通了官方微信號,在常規推送健康信息的同時,有的賬號還為患者提供掛號預約、查詢查詢、滿意度調查以及個性化健康信息推送等功能,從而使排隊時間長、專家掛號難、看病流程繁等問題得以有效緩解。
浙公網安備 33011002010263號